我校出版系列图书纪念光华大学建校90周年

期次:第1597期       查看:40

  本报讯 (记者田波澜)5 月27 日, 我校举办纪念光华大学建校90 周年暨 《光华大学编年事辑》、《光华文萃》、《光 华大学:90 年90 人》出版座谈会。校党 委书记童世骏出席座谈会,副校长汪荣 明向光华大学校友会秘书长陈咸鸿赠 书;光华大学校友、著名出版家赵家璧子 女赵修义、赵修仁、赵修惠、赵修礼兄弟 姐妹四人向学校捐赠《良友》画报影印件 一套,汪荣明接受捐赠并向赵修义等四 人颁发了捐赠证书;校档案馆馆长汤涛 介绍了光华大学系列图书的编纂情况。
  华东师大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重要 一支血脉来自1925 年6 月3 日创办的 光华大学。为纪念光华大学建校90 周 年,在过去4 年,校档案馆组织编撰光华 大学系列图书,以光华大学校史为重心, 从历史、人物、文化三个层面进行研究探 索,深入解读高校档案中蕴涵的科学、文 化、教育等精神遗产,构成一个立体的档 案编研和校史研究谱系。
  据汤涛介绍,编撰出版的《光华大 学编年事辑》达100 余万字,按照编年 史方法,记述1925 年至1951 年期间26 年光华大学的历史脉络。通过对史料的 研究,这一大学编年史将让人们更多了 解光华大学在大学治理、人才培养、教 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理念和方 法,并将对当今中国大学的治理和教育 具有借鉴意义。
  30 万字的《光华文萃》,共收集72 篇 文章。档案馆全面梳理了馆藏的1928— 1939 年期间的《光华周刊》、《光华季刊》、 《光华年刊》以及《社会月刊》等8 种期刊, 共计80 余期(册),所选文章均为在光华 大学刊物首发,同时补充了部分著名人 士在光华大学的演讲记录稿。文萃作者 包括章太炎、鲁迅、梁实秋、胡适、潘光旦、 钱基博、钱锺书、赵家璧等知名学者和作 家。譬如:1927 年鲁迅到光华大学讲《文 学与社会》,首发于《光华周刊》,提出“文 学的真诚最要紧”;1931 年丁玲的《我的 自白:在光华大学的讲演》谈自己、谈文 学、谈家庭、谈爱情,对研究丁玲极具参 考价值;钱基博给儿子钱锺书的两封信 《愉儿锺书札两通》,至今对父亲如何教 育孩子具有参考价值;吕思勉《吃饭的革 命》,一位大学问家对吃饭的研究和建 议,实在有趣。
  30 万字的《光华大学:90 年90 人》 是一种人物志传,分为“格致篇”和“诚正 篇”。“格致篇”记述光华大学张寿镛、蒋 维乔、钱基博、吕思勉、张东荪、胡适、徐 志摩、潘光旦、罗隆基、王造时等校领导 和教授生平,而“诚正篇”记述光华学生, 如邓拓、张芝联、汪道涵、夏鼐、周有光、 赵家璧、周而复、穆时英、储安平等生平, 依据学生为社会服务专业领域分类排 列。这些光华人物后来都是学界和知识 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而他们都曾经在 光华工作或学习过。该书还特别凸显了 光华大学在发展国学、西学、理学、法学 和商学方面的人文学术传统,梳理了脉络清晰的学术 链条。
  座谈会上,现代文学专家、我校中文系教授陈子 善说:“拿到这三本沉甸甸的书,感触颇多。刚翻阅一 下,就有意外惊喜。比如鲁迅的《文学与社会》,这篇 未收入《鲁迅全集》而见于光华大学校刊的演讲对于 鲁迅思想研究相当重要,里面还有鲁迅在光华的照 片。这三本书如果慢慢细读,我会有更大收获。”光华 大学校长张寿镛先生的曾孙张健飞说,他的父亲、祖 父、曾祖父都与光华有很深的渊源。他在《光华文萃》 上看到祖父张星联的文章。曾祖父张寿镛欣赏王阳 明,将光华校训定为“知行合一”,后改为“格致诚 正”,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对其祖父、父亲也有 很深的影响。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原总支书记李蓓 蓓教授,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工作协会理事长、同济 大学档案馆馆长朱大章,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范 祖德等也都纷纷发表档案编撰之高见,对这套丛书 赞誉有加。
  童世骏在总结发言时表示:光华大学和大夏大 学一样是我们非常值得自豪的前身学校;“我们是 谁”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我们怎么记忆过去, 怎么筹划未来。去年大夏大学成立90 周年,我校 出版了“丽娃档案”之大夏系列图书,这次出版光 华系列图书,既是对“丽娃档案”工作的延续,更是 对光华精神的延续。“光华的校名或许没有了,但 光华精神永在,我们都是光华精神传统的继承者, 我们努力把它实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