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研究成果回答基层群众关心的理论问题

齐卫平获评2016 年度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期次:第1623期    作者:戴琪   查看:49

  “百年老党能否焕发青春活力?”“超大规模政党能否保持 坚不可摧?”今年6 月在淮阴师范学院的一次宣讲中,我校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齐卫平以深厚的学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程和经验,邀请方直言此次专题讲座“使学生们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深刻认识,更为今后培育优秀党员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作为长期从事执政党建设研究的工作者,齐卫平从2004 年 底宣讲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始,至今经常性的讲座报告 已达几百场。在淮阴师范学院的宣讲便是其中一个缩影。由于为党的理论宣传作出了突出贡献,成绩斐然,在中宣部11 月2 日 至4 日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班上表彰的全国32 个基层理论宣讲集体和32 名先进个人中,齐卫平名列榜单,荣获2016 年度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也 是今年该奖项上海的唯一获得者,并在研讨班上作交流发言。
  

  服务社会:感受到基层群众对理论的需求

  “获得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我感到十分光荣。这既是鼓励,更是鞭策。”齐卫平表示,“在开展理论宣讲的过程 中,切实感受到了社会和人民群众对理论的需求,同时也认识到肩负的责任重大。”
  齐卫平是我校政治学系教授,在从事教师工作的40 年里,他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始终在教学岗位上教书育人,潜心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学术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他曾先后获上海市育才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奖项,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 和宣传优秀论文奖6 次。
  难能可贵的是,齐卫平在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服务社会,承担了大量理论性的宣讲报告。他受聘担任东方讲坛讲师、上海市委讲师团成员。从2004 年底开始至今,12 年的时间里,专题讲座达数百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实践形成许多社会和群众需要了解和学习的重大问题,齐卫平利用他的专长,结合其研究心得和学术成果积淀,不辞辛苦,到上海以及外省市各单位作辅导讲座和宣讲报告。
  “理论宣讲对基层群众来说是受到欢迎的,”齐卫平在长 期的宣讲过程中发现,“基层群众对学习理论有很高的热情, 学习过程非常认真,表现出希望通过正确理论的引导来认识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原因不难理解,“基层群众直接在社会实践的第一线,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感觉最直接、最深切”,因此 “有着从理论上得到解释的迫切愿望。”
  近两年来,齐卫平先后主讲的报告主题有“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程和经验”、“忧党兴党的责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讲话”、 “中共四大的群众观与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十八大与‘四个全 面’战略布局”、“‘三严三实’与严于用权”、“共产党人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的时代新要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 “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等,宣讲主题范围广、内容丰富、政治性强,讲座受众面宽。这些报告的主要对象包括上海市区一级和高校党委中心组成员、政府职能部门机关干部、社区街道党建工作者、基层党组织以及退休党员、居民 群众,还有上海市委党校、区委党校培训班中青年干部等。宣讲报告规模大的达300 多人,有一些场次的宣讲,主办单位通过视频,实现多个会场甚至是跨省市下属单位同步收看。


  因材施“讲”:群众需要能释疑解惑的理论

  “基层群众需要的是他们能够听得懂的理论,最欢迎的是够释疑解惑的理论。”齐卫平的宣讲内容便是如此,虽然政治性和理论性很强,但普遍受到欢迎。每次东方讲坛和上海市委讲师团邀请作的报告,反馈评价结果基本上都是“优秀”。
  这离不开他的认真准备和从不敷衍的态度。每次宣讲前,齐卫平会广泛收集资料,尤其是案例,并自己动手准备 PPT,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由于听众对象差别较大,要求不一,宣讲中他能够根据听众对象的特点和要求,结合现实案例,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理论观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因而受到听众的欢迎和好评。例如,近期齐卫平受邀为吴泾镇一个街道村作党课报告,听众是150 名退休老党员,报告现场十分安静,大家都认真地听讲,报告结束后还有老同志上台与他作进一步的交流。有的单位党组织如上海市物价局党组织在邀请他作了一次严明党纪和党内规矩的宣讲报告后,因效果和反映良好,在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 一”讲话时,再次邀请他作辅导报告。
  除了在社会上受邀作宣讲报告外,作为党建研究专家的 齐卫平还经常受邀为大学生上党课。近些年里,他先后在本校以及其他高校作了数十场党课报告。报告中,齐卫平围绕入党动机,对党的认识,如何正确对待社会现实,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处理好个人成长与贡献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帮助青年大学生释疑解惑,受到较好的评价。
  

  钻研与沉淀: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齐卫平长期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执政党建设教学和研究工作,学术成果丰富。他作的报告之所以有很好的社会效果和评价,与其认真研究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有密切的关系。近些年来,齐卫平在理论研究中积极撰写出一批高质量的文章, 如在党中央主办的《求是》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巨大优势》《发挥好人民政协的凝心聚力作用》《树立法治思维全面依法治国》等文章,在《人民日报》 上发表了《如何认识“四种危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 期》《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道路自信源于道路特色》《党的领导应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等文章,在 《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党的领导能力建设》 《党的四大的群众观与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延安整风运动在党的建设历程中的价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从严 治党的启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判断》,在《文汇报》上发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党的建设科学化》《从四个价值层面看五大发展理念》等20 多篇 文章,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党的主张与国家意志是怎样的关系》《共产党人的初心不能忘》等10 多篇文章。此外,还在一些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从以上列举的文章标题可以看到,齐卫平对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和热点问题有着密切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这为他能够胜任宣讲,以及报告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奠定了扎实且深厚的基础。
  谈及为何在繁重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同时,长期奔赴各地 宣讲党的理论时,齐卫平表示,“理论工作者不应把自己封闭起来搞研究,空对空的理论没有生命力”,他补充道,“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对一个高校教师来说很有必要,既有助于接触和了解社会,又有助于将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对接,提高自己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社会的实践很丰富,作为理论工作者,不能满足于、局限于写论文、发表理论文章,更要使自己的理论研究接地气,用研究成果能够回答基层群众希望回答的问题,从而使成果转化为促进实践发展的行动力。”
  虽然宣讲的过程很辛苦,转化的时间很漫长,但能够使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成果服务于实践,并受到欢迎,齐卫平常常会感到有成就感。身为一名高校教师,齐卫平在更多的时候把自己定位为一名理论工作者,担负着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服务人民,为社会增添正能量的责任和使命。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和创新使我们处于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理论工作者应该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担当,为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作出贡献。” (本报记者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