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

期次:第1632期       查看:26






  走在校园里,你会经常偶遇来自世界 各国的“小哥哥、小姐姐”们,他们肤色不 同、语言不同,他们的身影是校园里别样 的风景。
  对于留学生来说,进入新鲜的环境、 对话陌生的人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来自 韩国的两位留学生———现就读于传播学 院广告学专业的李康仁和中文系古代文 学专业朴洗俊有着相似的感受,李康仁 说:“我觉得上海是很好的城市,和首尔差 不多,物价都很高,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来 来往往的车辆将这座城市衬托得尤其热 闹。”国际大都市同样也是朴洗俊对上海 的最初印象。不过有同学表示,上海的现 代化气氛似乎掩盖了他们原本更期待的 中国传统味道。来自美国的 Jordan Christopher在我校攻读中国哲学硕士学 位,他坦诚地说:“我之前住在北京,也更 喜欢北京。我对上海的好感可能没有对北 京那么强烈,因为我更喜欢洋溢着中国传 统文化氛围的城市。”
  异域文化在给远方的朋友带来满满 新鲜感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压力。从 语言沟通到文化交流,从课程学习到生 活习惯,留学生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困难。 最突出的问题还是语言差异,朴洗俊对此 深有体会,“由于我的汉语不是特别好, 我刚来到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印象很深 的是有一次我去商店购物,我想知道我所 购买的商品能否退换。因为汉语不好,沟 通吃力,当我询问店员时,对方拒绝了 我,我很难与他争辩,当时我十分着急和 慌乱。”对于母语非中文的同学来说,他 们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都和我们有着 不小的差异,因此他们需要花费更多时 间来理解专业术语,这是许多留学生在 学习上的一大障碍。李康仁表示:“因为 语言不同,有的专业课会听不懂。对于我 来说,老师讲课速度太快了,好多专业名 词记不下来,用专业用语写作难度也很 大。”这些困难对于学习古代汉语的朴洗 俊来说也非常突出,他研究的是与中国 古代小说有关的课题。一方面,古汉语与 现代汉语的语法和语言习惯有不少差 别,许多生僻的俗语现代社会已不再使 用;另一方面,中国各地方言繁杂,读音 差别较大。
  对于韩语和中文的差异,朴洗俊做出 了较为详细的描述:“首先,韩语是表音文 字,而中文是表意文字。因此,韩语在英语 外来词的音译方面或许更贴近于原词的 发音。比如说,‘麦当劳’一词的韩文发音 比中文发音更接近于‘麦当劳’的英文发 音,没有学习过韩语的人只要听声音也能 懂这是什么意思。同时,也正是因为韩语 是表音文字,我们能读出一个字却未必清 楚它的意思。阅读韩语文章时查字典的频 率会比阅读中文高很多。其次,中文有声 调而韩语没有,我很不习惯中文的声调, 所以我的中文听说能力要比读写能力差 一些。”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两国学习环 境之间的差异也逐渐凸显。与一般大家对 欧美教育宽松随意的印象不同, Jordan 告 诉记者:“在美国,教学日程设置都较为固 定,所以学校的学术氛围要更正式一点, 这与中国略有不同。”而两位韩国留学生 认为,学习任务更繁重。李康仁说:“我觉 得最大的区别就是学分,在韩国一般的本 科生只要修满100 分左右,但在中国需要 150 分左右,韩国的大学生活相对轻松。”
  对于未来,大家各有主张和期许。李 康仁因机缘巧合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对未 来他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因为我一直想 来中国读本科,所以我就努力学习中文, 考 HSK(汉语水平考试),并且选择了华 东师范大学。至于是否留在上海,我还没 有明确的计划。”朴洗俊表示毕业后不会 留在中国,在他看来,韩国的文化氛围更 适合自己。但是他会从事与自己现在专业 有关的工作,致力于中韩文化的交流。还 有一部分留学生表示还将去往其他国家 继续进行学术深造,带着希望与梦想创获 智慧、陶熔品性。“等毕业后,我会去加拿 大的蒙特利尔攻读博士学位”, Jordan 如 是说。
  留学生们带着各自的梦想从世界各 地汇聚而来,播下智慧与品性的种子,发 芽成长,而后他们又向远方去追寻更大的 梦想。丽娃河与樱桃河的河水涓涓流淌, 彰显着年轻的活力永不老去,一批批怀揣 梦想、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在这里留下 了他们的岁月记忆以及异国情怀。 (汪竹馨、蒲瑜、毛心愉/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