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军江:情系师大,扬帆起航

期次:第1652期       查看:39


  楼军江,我校社会学专业1988 级校友,1991 年毕业。
  现任上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
见到楼军江校友本人,是在中山北路校区一个晴雨不定的 午后。彼时,逸夫楼的一楼正在举行几个院系毕业30 年的校友 聚会,而我们身处二楼会议室。在他的缓缓讲述下,时光“嘎吱 嘎吱”地倒带,回到了那些年在师大的片断。 师大情缘楼军江与师大的故事的开端,是他被社会学专业录取的那 一年。从厦门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后,他在学业上没有止步于 此,而是给自己明确规划了在社会学继续深造的方向,但四年 孤身在外求学的经历,让他分外思念家乡。“出去闯一闯之后, 便想着归根。”在思归的感性情绪和对未来学业的理性规划之 下,华东师大就成为了他当时最好的选择。“人生需要规划,需 要努力,结果怎么样不要刻意去追求。”楼军江如是感慨道。 师恩难忘回忆自己在师大的学生时代,“感谢恩师”是他时隔多年也 未曾减少过一分一毫的真诚心意。再忆硕士阶段的导师,楼军 江感念其独特的育人方法。当时,导师带教四位学生,而四位学 生的学科背景各不相同。出身哲学专业的楼军江与其余三位均 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在导师的培养下,开始了十分具有“个性 化”的学习之旅。导师尊重他们自身的学科背景,并未让他们放 弃与社会学不相关的部分,而是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进行知识 的补充和拓展。根据每个人的特质因材施教,导师推荐了相应 的补充课程,并建议他们与当时的本科生一起学习。“哪怕学习 的领域不同,但是按照学术规律来求知的态度是共同的,”他说 道,“导师建议我去补充学习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这是导师为我 对症下药给出的一剂良方。”他特别提到,正是由于我校学科的 综合性强,才为这一教学方针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导师的这一教 学良方,也在楼军江后来的教书育人过程中得以传承延续。
  提到学生时期的英语学习,楼军江回忆起了这样一位风骨 非凡的老师。当时,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先生担任他们班的英语 老师。这位接受过良好西方教育的老先生,对英语教学有着自 己的理念。当时的中国大学生普遍英语口语薄弱,缺乏英语交 流的环境,平日只能在书面英语上多花力气,老先生就主动创 造学习情境。在圣诞节之际,他热情邀请学生们到家中一起过 节。不仅宴请学生们吃圣诞餐,还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们唱圣 诞歌。英文歌曲的学习,无疑是对英语口语的绝佳训练。轻松愉 快的氛围下,学习无形中化为一种享受。在楼军江的叙述中,我 们能深深感受到当时的快乐与美好。
  关于这位老先生,楼军江还提到了一件令他至今难以忘怀 的事。这位老先生在任课期间的早课从未迟到,并且总是提前 不少时间就安静地在教室中等待。甚至有一次学校忽然停电, 电梯无法运行,也未曾绊住老先生上课的脚步。回忆起那次事 件,楼军江仍然清晰地记得“教室在文科大楼的十一楼”。学生 们陆陆续续赶到教室后,震惊地发现,老先生居然依旧没有迟 到,如往常一般,安静地等待开课。“当时敬佩之情由衷而生,深 深地被震撼了。年轻力壮的学生爬十一楼都会感到十分吃力, 更何况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先生呢。想象在电梯停运的时候,老 先生在没有灯光的情况下,一步一步缓缓攀爬了十一个楼层, 这足以让人肃然起敬。”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大约指的便是如 此风范。 扎根师大,无私奉献楼军江在硕士毕业后选择了留校任职,继续在深爱的师大 土壤上耕耘。从学生到教师,他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 了师大。他把刚步入岗位的几年比作“一块海绵,是大量的吸, 同时也开始往外挤。”他先后在在团委、学工部等岗位工作,广 泛参与学生活动,悉心指导学生社团组织,由于工作性质,与学 生的关系十分紧密。
  楼军江在我校任职期间,常常与各个专业的学生共事。“我 与学生是师生互补,平等交流,共同发展的关系。”他这样阐述 与学生之间的亦师亦友的情谊。回忆起与学生相处的时光,楼 军江津津乐道地叙述了一个令他难忘的小故事。在一次设计团 委橱窗版面的活动中,他邀请了两位艺术系的同学来帮忙设 计。设计完成后,他注意到了两处细节,一是红色覆盖版面背 景,二是版面和橱窗的间隙之间铺上碎纸,觉得很特别,就虚心 地请教这两位同学的设计理念。前者说,当时正值秋天,把版面 背景设计成红色,正好配合校园内金黄的梧桐叶,与校园景观 的色调相得益彰;后者说,碎纸片的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让版面更完整、别致,也能让观赏者感受到设计者的态度和重 视。就是这两个小细节,让楼军江感受到学生身上有很多值得 学习的东西,学生独有的灵性也让他赞叹、佩服。 “我对师大的爱是不腻的” 在我校工作十一年之后,因工作调动,楼军江离开了师大 校园,去往其他高校。但他依然深深地眷恋华东师大的“一草一 木,一沙一石”,他把家安在了学校附近,多年来未曾搬迁,“这 里就是我的根。”平时周末闲暇时间,他也总会到校园里走走。 “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我就喜欢师大校园中的那份宁静。 丽娃河流淌进了每个师大人的心中。”楼军江笑谈:“在我读书 的年代就有了爱在华师大这一说法,这种爱恰恰和师大整体的 文化氛围有机联系在一起。这种爱是博大而丰富的,融入每一 位师大学子的气质中。”回首自己在母校读硕士、工作的经历, 他恳切地说:“对于华东师大,我惟有珍惜和感恩。” (作者系中文系2016 级本科生)□关玥